查看原文
其他

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的“养”,到底是指什么?

你本善良 2020-09-18

“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,近之则不逊,远之则怨。”是孔子的一句名言,出自《论语•第十七章•阳货篇》。这句话经常被引用,也最多被误解。有人说那是孔子不尊重女性的证据;有人说,那证明孔子是养生专家,是在说女人和小孩的身体柔弱,容易得病,“近之则不逊,远之则怨”则是说流行病原理。


凡此种种误解,都是出在“养”字上。


何为“养”?就是两个人的关系从陌生到熟悉,要有个培养共同话语、培养感情的中间过程,那个过程就是养。所以,孔子的话翻成大白话,就是:唯女子与小人不好相处呀,真是麻烦!怎么处都处不成哥们儿!

君子和君子交往,即便一见如故,也都给对方留个人空间,是两个独立的成年人。相互尊重、平等、包容,你有你的立场,我有我的观点,理解对方的原则却又心无芥蒂,不会因为一两句话就取心,也不搞什么亲密无间,所谓君子和而不同。

男人和女人的交往呢?“男女之间有没有纯洁的友谊?”这个话题的永久性就已经说明问题。一男一女像哥儿们一样相处,肯定是聊得来,时间久了,你男人不提性要求,是无视人家女性的魅力,不如禽兽;你提性要求,是套路人家良家妇女,禽兽不如。麻烦呀,阴差阳错弄成了情人关系,更麻烦,你是一天打三个电话呢?还是三天打一个电话呢?左右都不对,近之则不逊,远之则怨。连孔子那样有智慧的大帅哥都搞不定,何况我等蝇营狗苟满心红颜知己的油腻男呢?

比这更麻烦的,是和小人交往。正如孔子所言,小人是同而不和。小人最喜欢的就是要求别人和他一样,他信马列,别人就不能对文革说个不字;他信佛,别人路过庙就得说句阿弥陀佛;他开悟,别人不开悟就都是垃圾。总要强迫别人和他一样,别人只要和他观点不同,他就坐立难安,非得追着人家改变。小人的人际关系只有两种:亲人和仇人。他那个亲人,就是要求别人不能有一点隐私,你的就是我的,我的还是我的。小人介入别人的私生活,比个别农村妇女还理直气壮。近之则不逊,远之则怨。你若郑重征求他意见,他说“哎呦喂,你怎么一副搭上性命的样子?”你若嘻嘻哈哈和他聊天气,他说“哎呦喂,你懂不懂得什么叫尊重?什么叫平等?”你若拉着他喝顿大酒,他正襟危坐说:“你不该沉迷于酒色!”你若不搭理他,他又天天在你眼前晃:“请客不叫我,小气鬼!”


麻烦不麻烦?难养不难养?孔子说的有错吗?按着儒家的思路,小到为人处世,培养共同语言,培养感情,大到天下,培养自己的势力,培养自己的盟友,小人好养不好养?“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,近之则不逊,远之则怨。”

好了,孔子这段名言就说到这里,我说它不是想说什么是小人,也不是想为孔子的“歧视女性”平反,而是要聊聊我的老话题——开悟。说说我为什么通过这句话,认为孔子是一位开悟者。

开悟,用基督徒的话语讲,就是重生。一般人以为,那都是和玄学、通灵、神鬼等沾边的事,孔子“不语乱力鬼神”,怎么就和开悟扯上关系了呢?我想说的就是这个。

以我对开悟的了解,如果在中国文化人里找出开悟者,第一位是老子,第二位就是孔子。老子比较好理解,不论他的言行,还是著作,都是洞彻三界、大彻大悟的样子。孔子,父父子子君君臣臣,专讲这个世界里的人伦道德,按理说是更深地沉迷于世界,怎么能说是位开悟者呢?


开悟,是一个生命改变,就那个改变本身,是有一个过程的。简单说,按着先后顺序,有厌倦世界、看破红尘、另寻精神家园的冲动;有恍惚中,穿越精神大海的身体改变;有思想精进的天天顿悟(那是在吃从精神天空降下来的精神食粮);有非常激烈的内心交战,甚至是天人之战,而大部分精神交战中,不论对方的势力多么强大,开悟者都能打胜仗,缴获大量的精神战利品,让认识到境界,都获得极大的提高。总之,开悟是一个生命改变的过程,是灵魂在完成再造。而所有开悟者,用《圣经》的话讲,就是上帝选民,他们再造的灵魂不论以后变得多么五颜六色,却都离不开十二种最基本的灵魂底色,那是十二种灵魂秉性,是开悟那个生命过程中获得的。所以,开悟者是人群中最少的一族,又有基本的相同之处。

开悟,离不开丰富的内心生活,离不开深刻的思索。一般而言,宗教、哲学领域里,开悟者的比例应该相对多一些。但是,这个道理不能反过去讲,精神病人的内心生活也很丰富,宗教、哲学里的书呆子比例也很高。

开悟这件事,超越男女、种族、文化、宗教、贫富、识字不识字那些事情,任何人面对它,都是平等的。但说到底,它是一种生命改变,改变后的生命到底和常人有什么不同呢?

有人认为就是通灵,什么巫婆神汉、装神弄鬼的。不是,真正开悟的人都知道,压根就没有通灵一说。属灵生活本来就是每个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,与生俱来。开悟,只是看见了本该看见的,以前忽视不见的,现在看见了而已。凡是用灵异、神灵什么的来与灵界划等号的,压根就没看见灵界。看见灵界,丝毫不神秘。

《圣经》中,就常有瞎子对耶稣喊:“请让我看见!”从开悟前的瞎子,到开悟后的看见,是一种什么感觉呢?到底是看见人类精神世界里的什么了?这就是我要说的,为什么通过孔子的话语,说他是一位开悟者。

那个看见,首先是一种非常微妙的体验。庄子的“庄周梦蝶”,禅诗中的“空手把锄头,步行骑水牛; 人在桥上走,桥流水不流。”都是恍惚间触碰到了那个看见的感觉。“咦?世界好像还存在另外一种形态。”但我的经验,这种微妙的体验只是最初的不适应,等真正看见了,就习惯两种节奏来回变换了,因为人的体验中,本来就是两种节奏互换的。等换回了这个世界,就怎么看都是这样正常的,越看越看不回刚才的感觉了。而刚才的所有感悟,如梦幻泡影,如露亦如电。

为什么说通过孔子的言语,说他是一位开悟者呢?因为看见久了,习惯了,那么他观察世界的角度,理解事物的角度就变得特别,用西方的经典哲学讲,叫形而上学。这个道理还是只能正着讲,不能反着讲。开悟者,大多有形而上学的习惯,但形而上学不等于开悟。郑人买鞋、画蛇添足都是形而上学,但那不是开悟者所为。

孔子形而上学的话,还有很多。比如“巧言令色,鲜仁矣!”巧言,花言巧语说话;令色,衙役一样咋咋呼呼,动不动就喊口号;仁,以温柔之心对待每一个生命。

老是看见人类精神生活后面的真相,就会有这样的思维习惯。因为他直接看见真相了,不用费力叭气再去搞什么概念、逻辑、推理,兜了一大圈子,离真相越说越远。

耶稣开口教训门徒说:“虚心的人有福了,因为天国是他们的。哀恸的人有福了,因为他们必得安慰。温柔的人有福了,因为他们必承受地土。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,因为他们必得饱足。怜恤人的人有福了,因为他们必蒙怜恤。清心的人有福了,因为他们必得见神。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,因为他们必称为神的儿子。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,因为天国是他们的。人若因我辱骂你们,逼迫你们,捏造各样坏话毁谤你们,你们就有福了。”

这根本不是什么讲道,就是把他看到的直接说出来了。人不知道自己在过各种精神生活时,同时在永恒的精神世界里在干什么,耶稣看见了,就直接告诉他们。

人活着,还有比动一个念头更容易的吗?一念之差,天地之别,却是事实。人总有一天会明白,天下最难的事,就是动一个念头,哪怕明明知道那个念头之后是什么,但就是如千斤般沉重动不起来。

耶稣一如既往活在光明中,他知道人们的灵魂被什么捆绑着。被捆绑的人,连说话都不由自己控制,却认为自己是自由的。活在黑暗中的,看不见的,只能用这个世界里的善恶去诠释耶稣;而看得见的,却借着人的口舌肢体对耶稣说:“你不是能看见吗?告诉我打你的是谁?”耶稣过着开悟者的生活,或向内,或向外,他对着活人说:“父啊,赦免他们!因为他们所作的,他们不晓得。”开悟神秘吗?看见灵界神秘吗?不神秘,就在人类的一切精神生活中。

以前的世代,有很多开悟者,看见了灵界,却不曾白纸黑字见过“看见”的道理。也必有一个世代,很多人仍然看不见灵界,却要白纸黑字看见“看见”的道理。因为,光照在黑暗里,黑暗却不接受光。那时,黑暗中生活的灵魂,都自以为能看见,其实他们看见的,只是这世界的善恶。但他们又不像亚当,被那些善恶彻底搞瞎了眼,能让耶稣对着他们说“赦免他们!他们不晓得。”他们还白纸黑字看见了,并且知道这个世界里的哪个善恶可以置人于死地。
 

孔子讲仁义,善待所有生命,他对小人仁义吗?

“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,近之则不逊,远之则怨。”

我久久地看着这句话,认为孔子是一位开悟者,并且是一位得胜的开悟者。



========== END ==========

⊙版权声明:文章源于网络,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。

祈愿:天下和顺,日月清明;风雨以时,灾厉不起;国丰民安,兵戈无用;崇德兴仁,务修礼让;国无盗贼,无有怨枉;强不凌弱,各得其所;人无病厄,富贵康宁;长寿好德,善始善终.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